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才能“不费妈”?“幼小衔接”丝滑拿捏

成教君 成都教育发布
2024-08-22


咱家娇娇跟到就上小学了,老大哥哥没得学霸基因,看下老二得不得出现奇迹哦

要我说,你就是当年把成成吼太凶了!



我是教不动了,一辅导娃儿我就血压飙升。要么你来,要么赶紧报班!

报班又不是万能的,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成都市武侯区金苹果龙南小学副校长  刘静

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有多少家长

被孩子的幼小衔接给逼“疯”了?

甭管是啥高学历

看着“40+8=?”的小学一年级数学题

都得头疼2小时


别问,问就是没有那么多手指脚

扒拉不过来



这些年,我们在小学一线,看到家长们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金钱都是与日俱增。特别幼小衔接阶段,大家都很重视,孩子刚上小学,家长们特别卖力:自己在家里辅导孩子的作业,语文、数学、英语……力图把自己“变身”成为全科老师。


可是,我们发现,家长越“全科”,孩子学习越落后。



那,如何才能“不费妈”地

科学帮助孩子幼小衔接呢?

三个小故事送给您

幼小过渡的奥秘都在这里

👇👇


这个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

是啊,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对,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家长们有些尽管自身学历很高,但也许并不是师范专业的,不是教师这个系统的专业人员。就算是老师,也须专业精分——分学段、分学科、而且老师自身还需要长期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积累教学经验,才能够将课讲明白。


尽管有些家长们很努力,但越辅导自己越崩溃。有些时候会将自己烦躁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时候对孩子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这些消极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他们会受家长情绪的影响,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所以如果家长想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自己辅导、甚至取代老师的功能,这是断不可取的。


家长首先要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标决不是将自己变成直接能讲课的“全科老师”,在知识的传授问题上去“搞承包”。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文章很简单,但意蕴无穷,正好道出了孩子成长的奥秘。咱们不妨来读一读。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事物之间是有关联的,我们不能只盯着没有成熟的“小葫芦”,而是要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幼小衔接期,孩子能写多少字、能算几十以内的加减法、积累多少英语单词……这如同故事里提到的“小葫芦”,是家长“看得到的”显性的成果,但是如果家长们看不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些小葫芦最终会落下,家长们会像故事中的人那样痛失所爱。


我们要怎样才能让“小葫芦”有健壮的根、茎、叶呢?“叶子上的蚜虫”又是什么呢?


“健壮的根、茎、叶”是以孩子上课听课的注意力为中心的学习能力。“叶子上的蚜虫”是上课不认真听讲、自我管理的能力差、不会与同龄人相处等等诸多影响学习的隐形因素。


什么是“注意力”?“上课认真听讲”就是注意力集中的具体体现。注意力涉及儿童的感知 、记忆、自身的行为控制、语言表达、认知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它是指人对某一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持续性关注。

很明显,传授知识是老师应该做的事,课堂才上孩子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主阵地。孩子上课听讲的效率高,家长就不用再做“全科老师”了!


许多家长都会反复告诉孩子:“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但是,“专心听讲”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培养的。


怎么培养?


如同电脑的cpu、手机的芯片一样,儿童注意力的培养也需要“硬件”的保障。


这个“硬件”,就是感觉运动能力。


为什么说这是“硬件”?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感觉运动能力是是注意力形成的基础。

运动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从2012年开始,学校就开始实施每一位孩子每天一节体育课,加上大课间,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肯定达到1个小时以上。


因为,体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甚至一些体育运动是能够促进孩子的注意力发展的。


现在手机、平板等多媒体工具的泛滥,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一旦长期依赖电子产品,无论是看动画片还是看短视频,他们的专注力都会被破坏。


而有些体育类运动有“心理校准”的功能,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例如:跳绳、羽毛球、抛接训练、用小球“耍杂技”等等。幼稚园大班的孩子,能够比较熟练地完成一个小球的抛接,高度需至少高于自己的头顶。

所以在这里我们想给家长的建议是:增加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孩子们花在体育的时间应该在所有文化类补习班之上,体育活动是最好的“幼小衔接”。


《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讲述了小马在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不敢过河,在妈妈的鼓励下终于自己亲身体验,最后顺利过河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遇事要思考,自己去尝试。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口头上讲道理,而忽视了孩子自己试错和实践、尝试的机会,这是不可取的。


很多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知识储备,却忽略了孩子会遭遇全方位的挑战,都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德国哈克教授总结出来,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面临了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 关系人的断层

  • 学习方式的断层

  • 行为规范的断层

  • 学习环境的断层

  • 社会结构的断层

  • 期望水平的断层


幼小衔接期的孩子无论是从人际关系方面还是独立自主性等许多方面,都一定要有自己去尝试的机会。


孩子们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有与同伴的自由玩耍的体验机会。在玩耍中与同龄孩子磨合、知进退、明底线。


与幼稚园不一样,在小学,课间10分钟休息+大课间+午间休息,在校总时长里有超过120分钟的与同学自由玩耍、活动的相处时间,没有老师严格(随时随地)的“贴身监管”。孩子们须要有独立状态下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知道容让、明确底线。

人际关系,需孩子们在幼小衔接期自己感悟——建议在安全的环境下儿童自由的相处,当孩子们发生矛盾之后,家长不要马上“跳出来”,给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们相互“磨合”。


孩子还需要有家务劳动的实践机会,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日常劳动并完成1+n件固定的事儿。因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是密切相联的,生活中有责任感的孩子,学习上更独立自主性。


小学涉及学业方面的自我管理,例如作业的主动改错、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等,都需要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幼小衔接期要不要专门报班学拼音?在孩子学习能力正常的前提下,建议不要。


因为拼音的学习时间大约是10月底——12月,这是小学的第一个学期、也是在孩子在小学的幼小衔接期,这段时间孩子上课听讲的习惯很重要,如果孩子之前已经会了要保持上课专心听讲就比较难,上课走神“溜号”成为习惯,反而得不偿失。



当然,孩子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如果孩子在学拼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这个简单的小妙招很管用:家长可以用身体手势示范,用夸张的身体语言配合反复地拼读,孩子们很快就会拼音过关。


📌孩子学前识字量多少才够?我的答案是,识字可以在生活中识字,也可以通过绘本等书籍。家庭亲子绘本阅读是非常好的方法,值得家长坚持。


📌孩子会写多少字才够?我的答案是,对于写字要求适度即可,爸爸妈妈们千万记得关注孩子手上小肌肉的发展,这比孩子写字的数量更重要。


📌什么时期算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稚园升入小学,都需要一个适应期,这个适应期就是“幼小衔接期”。


有些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期是幼稚园大班的那个时期,其实这个认知是不准确的。


幼小衔接期含三个时段:

  • 幼稚园中班、 大班(第一阶段)

  • 幼升小的那个暑假(第二阶段)

  • 小学开学的第一学期(第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例如在幼升小的暑假,孩子的生物钟就需要逐步调整到与小学的作息时间基本一致的状态。


衔接期的长短视孩子的情况,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做好身心准备——这个“我们”,既指孩子,也包含家长。


📌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执笔姿势

到了小学阶段,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因此需要家长一对一纠正,做到“三个一”,一寸、一拳、一尺,同时写字时手肘要放在书桌上。孩子的执笔姿势既关乎孩子的身体健康,比如视力和脊柱发育,也关乎孩子的学习效率。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尊重孩子

逐步放手

是幼小衔接期

乃至一生

家长们所要学习的课题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成都教育发布】

编辑|小邹   校对|木子、石头

推荐阅读

娃儿要买游戏皮肤,咋个办?

家长:青春期孩子,我该顺着TA吗?

李希贵校长为家庭教育支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教育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